海创云视野

为您传递最新政策、行业资讯、干货分享,不妨来充个电吧

中小企业为何年年都喊融资难?这位教授给出的方案,多数人都没想到……

2018-09-28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支点财经

“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值得关注,每年都会喊‘中小企业融资难’,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,但每年还会听到中小企业喊融资难。”9月26日,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作客武汉,在“2018中国企业价值论坛”上抛出的这个问题,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。

  在孙立坚看来,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问题,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特例,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,因为供需双方的需求天生就不匹配。对银行来说,它需要的是控风险,而中小企业在诚信、盈利能力和抵押品方面存在先天上的不足,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,在成本和经营模式都不匹配。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一直喊融资难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为解决这个难题,很多银行都推出了普惠金融。但孙立坚认为,目前,普惠金融仍然没能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,“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仍是传统思路,走的还是靠借贷息差赚钱的老路,这导致银行间同质竞争,难以通过普惠金融获利,中小企业也难以获得实惠”。

  难道中小企业融资难真的无解吗?孙立坚说,中国的银行业可以向德国学习。众所周知,德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,且发展得较为成熟,有不少小企业还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,它们是怎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呢?

  为寻求答案,孙立坚曾两次去德国考察。在他看来,与中国银行业普遍开展的“To C”(直接面向个人)模式不同的是,德国的中小银行开展的是“To B”(直接面向企业)模式,即大量中小银行与自己固定的中小企业客户形式“关系型金融”,并为它们提供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服务,如此就可避免同质化竞争,并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。

  具体来讲,德国银行业的“关系型金融”,是指银行和企业建立在专业化平台的基础上,形成了长期深入的金融服务关系:银行不仅给企业提供前期贷款,还提供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与利润相关任何金融需求,比如,汽车按揭贷款、产业链金融等。在德国,这种“关系型金融”相当稳固,从来不会出现擅长汽车行业贷款的银行,改天因为环保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而“移情别恋”,把有限的资金转投给不熟悉的企业,这样可保证银行在某个行业里深耕,在帮助企业成长的同时,自己也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。

  “我们的地方政府应引导中小银行学习‘德国模式’,中小银行应转向为中小企业和本地居民服务,真正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,真正地找到普惠金融可持续、可盈利的商业模式。”孙立坚表示。

  另外,对中小企业来说,融资并非万能药,关键还在于能否找到各自的“长板”。孙立坚认为,对于初创型公司,前期需要资本的助力,但有部分优秀的企业,通过技术或模式的创新,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,很快就能产生现金流,这些现金流能帮企业“去杠杆”,即用稳定的盈利逐步摆脱对银行资金的依赖,企业也从“输血型”走向“造血型”,实现良性循环,比如华为。但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短板,很可能一直都是用新杠杆还旧杠杆。